关灯
《文稿,还能这样写》作者雄文《笔杆子碎语》作者王一端《机关文稿写作入门》作者杨新宇《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》作者何新国
最新《公文写作培训课程》直播间《公文写作百法例讲》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、《老秘笔记》作者老猫《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》作者胡森林
开启左侧

有“敏感”也应有“钝感”

[复制链接]
南京秘书一 发表于 2013-6-24 14:30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,点击了解详情
 
“电死外星人”、“内地游客燃爆巨型橡皮大黄鸭”、“海轮漏油污染长江饮用水”、“某市拟投资6亿元为厅级以上干部建公墓”、“倒输提款机密码可报警”、“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”……这些“新闻”很吸引眼球,然而最终都被证伪,令人深思。- b% k& K' C8 K3 L$ _1 H) U
+ {4 J' t8 p: T) P0 G: V
  事实最无情面,什么假东西终究都会被它击得粉碎。用事实打破谣传,越迅速越好。网上信息传播极快,澄清真相稍有迟钝,虚假信息就可能掀起“龙卷风”。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疑问面前不回避,热议面前不失语,及时介入查清缘由,告知人们事实和真相,体现的是一种“新闻执政”意识。不过,虚假新闻时不时爆炒网络,也令人感到,“爆料”面前我们似乎“敏感”有余,“钝感”不足。
- ^. Z% c) B; w' g2 K* F/ x
2 ~6 U7 B, v% Z# j* y8 L  在某种意义上说,敏感是现时代人们的一种“信息生活”素质。而今,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,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益不可缺少。在诸多事件中,网络亦多有不俗表现。所谓“爆料”,大多即是“敏感话题”,或说是焦点难点热点问题。对敏感话题不再遮掩或失语,也彰显了一种进步。在这样的情势下,面对网络“爆料”,如果没有足够敏感性,我们就会和重要信息失之交臂,这无疑是信息生活的一种缺憾。
0 u1 l, P/ X# F: c/ A; R
4 M0 k, y% Z5 m  然而,也有研究者指出,人们不仅要有敏感,还要有“钝感”。钝感并非迟钝,而是以理智与克制排除外界纷扰,以良好心态向正确人生方向前行。流言蜚语面前不妨木讷些,以避免“用别人错误惩罚自己”。信息满天飞的时代,也应多些理智和克制,不要“满腔热情”为谣传推波助澜。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、隐蔽性、便捷性等特点,很容易使虚假信息或谣言产生滚雪球效应,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,因而在网络信息尤其是“爆料”前,更不可少了钝感。
% n: c6 C: D* I& I$ |  l) P. }
; h1 v+ Y3 ?6 \  敏感与钝感往往不可分。敏感是“见事早、行动快”,钝感是沉下心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,用自己的耳朵去听,用自己的脑袋去想,准确判断事情真伪和传播价值。两者有机结合,才能快捷而准确地获取和传播信息。离开了敏感,钝感就成了迟钝和滞后;离开了钝感,敏感就可能沦为冲动和以讹传讹。自媒体时代,往往会有一些“主观故意”,指望真相全都比谣言跑得快也不大现实。因而,如何处理好敏感与钝感的关系,考验着公众和媒体的智慧能力及社会责任心。8 U+ ^0 J+ A) k! W( B; \4 O# }

  m1 x) Y5 T- _1 p1 z- E# q% ~1 }  没有实证,就没有科学。所谓实证意识,向来就是科学精神重要内涵之一。证实与证伪,是实证意识两个方面。证实是从正面寻找证据以求真,证伪则是从适当存疑入手寻找证据以证其假。善于适度存疑,有些实证意识,舍得在咨询或查询上花点时间,也就不会被诸如“电死外星人”之类谣言牵着鼻子走。钝感最大魅力,也就在这里。谣言止于真相,真相往往源于钝感。这种“钝”,折射出求真务实精神,蕴涵着良知和责任,有利于滋养新闻伦理,为新闻敏感发挥正能量提供保证。! M7 i  {3 l. T$ G$ k

1 m1 y! t) ~" t5 f  当下中国,有些人形成了两种思维定势:凡是公权力与公民之间发生矛盾时,不问法律规定就对公权力嘲讽、谩骂、鞭挞、否定;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发生冲突时,基本事实还没弄清就先批判强势一方。如此不论是非、只讲立场的“敏感”,如何能带来公平、实现正义?多一点钝感,我们才能多一点冷静、理性与客观,更多形成共识,更好凝聚前行的合力。0 l, B+ Y; _% p$ u( H1 M

/ B. x9 W4 J0 d(刘根生
* G) _' `5 H% D: F4 V& X8 {) E' {3 Q: b" H3 P% ]% r' o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10关注

13粉丝

33帖子

排行榜
作者专栏

关注我们:微信订阅号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客服个人微信号

全国服务热线:

0595-22880819

公司地址: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运营中心:福建省泉州市

Email:506070961#qq.com

Copyright   ©2015-2025  老秘网 责任编辑:释然Powered by©Discuz!技术支持:秘途文化  备案号   ( 闽ICP备19022590号-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