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你秒了吗?”一句新兴的问候语,喷薄着网购时代的生活气息。打开购物老秘网页面,总会有“秒杀”广告逼目而来。超低价格、热门商品、有限数量、以秒计算的成交时间,引得网民竞相点击刷屏,也引出了一番争议与思考。6 e) k! t0 d: j0 o C
1 c2 K& c: ]* Y, W4 a$ Q 作为一种购物方式,“秒杀”带来全新体验,却也留下了复杂况味。转瞬之间,有惊喜也有失望,有欢乐也有忧愁。心理学家说,“秒杀”也是一次心理测验,淡然处之者自得其乐,而那些渴望“一击即中”、希望“马上就有”、总想“付出少收益大”的,则容易陷入纠结的泥沼。看来,“秒杀”可以有,但“秒杀心态”值得商榷。
6 g8 q& Q7 |$ l0 ~ b! D9 R$ V4 ^: h0 I4 r: w+ S' z C
如果扫描广泛的现实层面,更会发现,“秒杀心态”所折射的社会浮躁,远不只在网购中浮现。有人想一夜暴富,有人盼一举成名,有的干部急着推出“大手笔”来个“大变样”,有的企业等不得艰辛研发过程只想赚“快钱”,有的研究人员坐不得冷板凳忙于发论文……
2 t6 I, ?! l7 j
1 B: [5 ]% o8 g6 ` “中国人的身上,似乎都按下了快进键。”一位环游世界的外国友人有此感叹。我们这个迅速发展、深刻变革的时代,势必会在人心中留下求变、求快等心理投射。但现实的辩证法往往是冷峻的:寄希望于“一招鲜”,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;一门心思走捷径,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。. O/ `* e" d5 x6 a
/ o d3 y( ^- {' Z* y
之所以会这样,就在于从梦想到现实之间,缺乏坚固的桥梁,或者只有海市蜃楼般的幻影。急于出政绩,搞“一个师公一道法”,形象工程纷起,留下了多少后遗症?追求高利润,不惜降低质量标准,滋生了多少安全隐患?迷信“成名要趁早”,大好年华却定不下心来认真学习思考,又回响起多少青春的叹息?
0 a9 b& A( L6 }9 e* [6 u
6 U& W! a, t" I! }5 f: G 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,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,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、收到一时之效,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,衰减了前行的后劲。因而,浮躁是改革发展的大敌,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。以“秒杀心态”看问题、做事情,把握不了现在,更赢不了未来。, i7 I; v: H+ c' f
3 i, k0 v A) g. k
“人莫鉴于流水,而鉴于止水”。再美好的理想,都不会唾手可得,都离不开筚路蓝缕、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,这一道理不仅万古不易,而且在今天愈见其生命力。从国际金融危机后,不少国家反思虚拟经济弊端、重振实体经济,到不少地方的领导班子“传棒接力”谋发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,再到无数像马云这样的创业者十年磨一剑,打造出规模超万亿元的网购市场,无不说明越是竞争激烈,就越要打好基础、练好内功、做足准备,舍此而外,别无成功的坦途。0 w& m& w9 Z; o, ]9 A* y- ?! n
/ s0 c( B3 u1 B/ p: f 最近热映的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中有一句台词令人深思:梦想是什么?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。曾有一位学者去英国考察,看到牛津大学的草坪很好,于是向园丁询问经验。园丁说,没有什么经验,就是要不停地浇水,只不过要浇900年。浇灌我们的梦想,时间不是唯一的尺度。有只争朝夕的心气,更需有日积月累的实干,这既是方法论,更是改变世界的信仰。
! M) L( S' f- @! P6 E h2 t(詹 勇
9 z9 f+ n4 H# a6 A# j! \8 }
$ I, ?5 N* R- F1 A7 F0 u)0 e6 A3 M. ~7 t1 K% Z
6 s) E8 J( L( c& {; K" c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