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B3 s& e' W3 Y5 ?! H- G三是文章的语言。这是文章最为鲜活的部分。好像一道菜,如果色、香、味不行,任你营养再好,也是倒人胃口的。官样文章,往往是死板的代名词。这固然有公文要求严谨的因素,但也有写作者思想僵化、语言苍白的原因。实际上,语言的苍白,根源在于思想的苍白。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官样文章是四平八稳、面面俱到,然面目可憎、味同嚼蜡,报告象论文,总结象经文,其中充满了空话、套话、废话,甚至还有不少假话。文风不正是现象,作风不正是根源。所以,在语言问题上,我们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切实改变机关作风,是改变目前文风的前提。在这一前提下,我们还是要对文章的语言下一定功夫。 ( c) Y: b! z% X- q. k% `- {7 C D0 V" G6 n; b/ S' J f
就文章的语言来说,总的要求是准确、鲜明、生动,落实到公文写作,应根据不同的文体,运用不同的语言。大体上有三类:条例、规定、意见类的公文需要的是严谨的书面语言,最高的境界是不能轻易更改一个字;报告、总结、信息、函件类的公文需要的是规范的书面语言,要求能够准确表达,不产生歧义;领导讲话则要求口语化,文句不能过长,还要根据领导者的个人风格,注意适当的修辞,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。修辞可以使文章产生文采。就修辞来说,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有排比、对仗、顶真、连缀,有的还把排比拆分了用在小标题或者段落的开头,以增强文章的气势。有时,还可适当运用比喻、警句和俗语,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。但修辞的运用一定要恰到好处,不要为了追求文采而伤害了文意。否则,舍本逐末,得不偿失。4 E' W( C- r. [: W3 f- x2 Q# 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