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为领导决策与指导工作提供全面的依据和参考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,去除随意性与片面性,在加强对富裕,交通便利等地方的调研的同时,切实重视和深入以下四种地方调研.
1 n: d j2 c7 j7 m9 g( k# Y
+ p2 e! m7 \# u/ p一,深入贫困地方调研.% e; s& Z# b$ z- f" Y; L3 v* g2 e
7 m6 O1 H+ P. D5 z; ~) `: k, M- {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等历史与现实原因,有些地方至今仍处于贫困状态.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.重视和加强对贫困地方的调研,提出一些改变穷困面貌的可行方法,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,对于这些地方"翻身"与后来居上,缩小与富裕地方的差别和防止两极分化,促进全局的和谐与平衡发展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.而只重视到富裕地方调研,就难以为领导决策与指导工作提供全面的依据和参考.深入贫困地方调研,必须强化思想认识.可以说,随着这些年来改革,开放和经济的发展,目前贫困地方已经不多,但在调研工作中切不可忽视这些地方.我们不仅要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,还要具有强烈的同情心.要明确,贫困地方之所以贫困,主要是自然条件差等复杂因素造成的.而不是这里的干部群众就比富裕地方的低一头,细一腰,也不是他们甘心贫困,不愿意摘掉贫困帽子.只有懂得了这一点,才不会袖手旁观,才会主动去贫困的地方调研,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同情感搞好调研工作,为加快这里的发展,促使这里迅速改变贫困面貌做出应有的贡献.
6 [1 k4 N4 C, d8 \- Z6 v3 f+ G' |. s9 }: K+ a: p! @
二,深入偏僻地方调研.0 t7 Y! m5 f. ?: v8 Z- \" Q- l. c* S
! H% e6 u, _, k+ y* m' v# U$ x, m. g
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制约,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"天高皇帝远"的交通不便的偏僻地方.加强对这些地方的调研,就如何改变交通不便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向领导建言献策,对于加快这些地方的建设速度,促进全局的稳定,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.到贫困地方调研,要有不怕苦,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.母庸讳言,由于交通不便,到这里调研很多时候得骑自行车甚至步行,穿行在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上常常是"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",还要在那里住宿.这些地方一般经济不够发达,住宿条件也比较差.但是,为了搞好调研,为了给领导决策与指导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,为了改变偏远贫困地方的落后面貌,个人吃再大的苦,受再大的累也是值得的
7 Q# T* X- h$ p X7 z! W& n; z# D' ~- i5 d4 u1 I+ l
.四,深入近处"亮点"调研.
( c* h1 W7 o! @3 t, K+ W5 I! i
% E* P! {% r% w, @' ]到远处甚至国外的"亮点"考察,调研,摄取,借鉴那里的快速发展经验供领导参考,对于加快本地建设与发展的速度,跟上外地和外国的发展步伐有着重要作用.但是,这些地方的经验有的特别"前卫",不是马上就能学到或学好的,有的还需要创造某些条件才能为我所用.同时,去这样的地方调研成本也比较大.在这种情况下,除了出于某种特殊需要应到外地调研外,一般是可以改道到本地的"亮点"调研的.到本地"亮点"调研,总结本地的发展经验供领导决策参考,对于推动本地的建设与发展,跟上外地,外国的步伐,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.再说,本地的经验具有浓厚的"乡土气息",干部群众更容易接受,可以更快地开花结果.还有,在本地调研花费时间,金费也相对较少,可以说是一举数得.因此,要重视和加强到近处"亮点"调研,切不可忽视与放松.这里,要注意正确对待近处"亮点"的负面问题.应当看到,近处的"亮点"难免会有某些不足与问题.但是,远处和异地的"亮点"就没有不足吗?回答是否定的,只要做工作就会既有成绩也有问题,只是由于远距离看不真切而已.其实,"亮点"中的缺点,问题并不影响"亮点"的光彩照人.我们一定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,从实际出发多到近处"亮点"调研,努力探索一些近处"亮点"之所以成为"亮点"的成功经验,提供给领导决策参考,从而使"亮点"延伸文/马大鸿 |